首页

女王调教喝圣水黄金视频

时间:2025-05-24 04:33:06 作者:时政微纪录丨奋进中原——习近平总书记赴河南考察纪实 浏览量:62984

  中新社贵阳8月23日电 题:海龙屯如何见证中原王朝与西南边远地区的互动?

  ——专访遵义师范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教授陈季君

  中新社记者 瞿宏伦

  海龙屯位于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是中国西南地区历史最久、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土司城堡之一,为西南播州杨氏土司文化的重要遗存,见证了中原王朝与西南边远地区的互动。

  作为贵州首个世界文化遗产,海龙屯有着怎样的历史来路与宝贵价值?遵义师范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教授陈季君近日就此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

2020年7月5日,贵州遵义海龙屯“新王宫”遗址。(资料图) 中新社记者 瞿宏伦 摄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海龙屯因何而建?它有着怎样的历史?

  陈季君:作为一个历史地理区域,播州(今贵州遵义地区)从唐贞观十三年(公元639年)设立到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废止,地联蜀、湘、黔,山川险峻、河流纵横、气候宜人、资源丰富,故其经济发达而富饶。

  南宋时期,播州成为杨氏控制下的羁縻州。海龙屯因其特殊的地理环境优势,被朝廷纳入南宋西南山城防御体系中“卫星城堡”之一。

  从杨文初建海龙屯到末代土司杨应龙反叛前,海龙屯从未用于战事。从宋到元明,历代杨氏土官为中央王朝“谨守疆土”,使地方绥宁。

  海龙屯随山势绵延约6公里的厚实城垣,左右临渊,前后设关,中央设衙署,衙署四周又另筑周长504米城墙;从构建上看,屯前有6关,分别是铜柱关、铁柱关、飞虎关、飞龙关、朝天关、飞凤关,屯后有3关,分别为后关(又称头道关)、西关(又称二道关)、万安关,九关之间,各关有护墙相连随山势绵延十余里。考古遗址发现,无论从遗址的规律和布局上都很讲究风水,它拥有中轴线,而中轴线是华夏文化的一个重要概念,出土的器物上也呈现出汉文化与本土民族文化元素的交融,体现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格局。

  明万历元年(1573年),杨应龙承袭了播州宣慰使,他自恃强盛,为人凶残、嗜杀成性、贪婪无度,诸多暴行致使众叛亲离,所辖“五司七姓”纷纷上告,声闻朝廷。在处理杨应龙事件中,朝廷和地方官剿抚不定,遂使杨应龙愈加放肆,凡属告状之“仇家”皆用兵一一扫荡,州内外大肆杀戮。眼见杨应龙起兵大闹西南,无法收拾局面时,朝廷只得议兵征剿,结束动乱。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明朝20余万平播大军八面进攻播州,最后攻下海龙屯,杨应龙自缢身亡。

  历时114天的平播之战以明朝胜利而结束,而曾经辉煌的海龙屯,毁于战火,从此废于荒野,为后人留下了可供凭吊的古战场。

  中新社记者:海龙屯作为贵州第一个世界文化遗产,发掘出的文物蕴藏着怎样的价值?

  陈季君:海龙屯出土文物的历史价值极高,出土的文物时间跨度较广,基本完整涵盖了宋、元、明、清四个朝代,能够最直观地体现古代遵义地区的开发历程和中原王朝与西南边地的互动。

  海龙屯遗存以军事设施为主,兼有土司行政、生活等设施,构成完整、坚固的山地军事防御体系,具有特殊的历史文化价值。新王宫遗址位于整个海龙屯的中心,经考古勘测,又相继清理出玉皇阁、城隍庙、校场坝、家庙等附属建筑。这种建筑格局被称作“家衙一体”,具有统治中心和生活场所二重职能。

  出土的陶瓷等体现了较高的艺术价值,有相当一部分为高级瓷器,甚至有明代景德镇的产品,从中可看出明代播州杨氏土司生活的奢华,又可佐证明代播州各民族与内地的交往交流交融活动更加密切。

  出土的动物骨骼和碳化的农作物等体现了科技价值。海龙屯出土的马类骨骼要略大于周边地区的马种,可证明播州地区就是西南地区的良马产地之一。

  农作物遗存主要为水稻,还有大麦、高粱、苦荞等,可看出今天遵义地区以食用稻米为主的饮食结构,至少在明代就已初具雏形。

2020年7月5日,贵州遵义海龙屯飞虎关“三十六步”天梯。(资料图) 中新社记者 瞿宏伦 摄

  中新社记者:海龙屯如何见证中央王朝对民族地区政治制度的影响?

  陈季君:土司制度是元明清中央王朝在西南地区推行的一种特殊的管理方式,即为:把当地少数民族首领纳入中央王朝的行政管理体系之中,并通过“因俗而治”达到“齐政修教”的目的,从而使原来的所谓“化外”之区的民众逐渐形成国家认同的观念。

  土司制度的核心是:各土司“听我驱调”。土司制度的建立为当地上层人物及广大民众融入多民族大一统之中创造了条件,使其和中原的接触与交流更加密切。

  海龙屯的兴衰见证中原王朝对西南边疆民族地区的管理由羁縻之治到土司制再到改土归流,最终纳入直接统治的政治智慧。海龙屯遗址出土的瓷器和钱币上具有的中原文化元素,如牡丹、鸳鸯、仙鹤、八仙等代表中原人群文化意向和价值观念的形象,也说明在深层次的文化及精神层面上,播州地域呈现出从对政治制度到对中原文化的思想认同。

  中新社记者:作为一张文化名片,海龙屯既是东方智慧的结晶,也是一个强大IP,它在世界文化市场上具备何种传播潜能?

  陈季君:海龙屯是中国西南目前所见保存最为完整、规模最为宏大的土司城堡,与印加帝国古城马丘比丘有很多相似之处。

  位于秘鲁库斯科城西北的安第斯山脉中的马丘比丘,被称为“失落的印加城市”。建于1440年左右,1532年西班牙人征服秘鲁时尚有人居,其后废弃,直到1911年才被美国人偶然发现。1983年,马丘比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二者都是古代防御性城堡遗址、军事要塞,都是石头建筑的杰作,是人与环境和谐共存的极致表现。它们在外力介入下被废弃,成为某种文化传统的独特见证。作为世界遗产,二者具有很高的考古研学旅游和山地运动价值。

  马丘比丘是秘鲁最受欢迎的旅游景点,每年吸引着上百万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海龙屯自然风光秀丽,集雄、奇、秀等特点于一身,有着吸引更多世界各地游客前来探寻土司“秘境”的潜力。屹立在孤峰上的石结构关隘、新王宫考古遗址、五月杜鹃花、海龙屯博物馆、土司特色小镇等,这些具有鲜明特色的IP已成为海龙屯的文化符号。

  历史文化是文化产业IP的最大资源库。“传统文化+互联网”造就最有价值IP。相信土司历史题材的游戏、动漫、影视作品,可以打造成具有文化认同感的文化IP。

  中新社记者:海龙屯这本“无字之书”还有哪些细节有待进一步揭秘?

  陈季君:随着海龙屯考古的深入进行,将有更多的文物出土,可以帮助今人进一步理解海龙屯的军事价值,更加深入理解明代播州土司趋于中原化的生活方式。

  中国古代,五爪金龙与九级台阶皆是皇家御用的文化符号,这些符号为何出现在海龙屯上?屯上1.5万平方米的老王宫为南宋遗址,其功能和性质是什么?海龙屯上的巨石是如何运上山垒砌起来的?这些至今都是未解之谜。相信随着更多相关文物的出土,将有利于揭开这些谜底。(完)

  受访者简介:

陈季君。受访者供图

  陈季君,教授,博士,曾任遵义师范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院长、土司文化研究院院长。现兼任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土司文化研究分会副主任、贵州史学会副会长。 陈季君长期研究中国史/土司制度与土司文化。在《中国史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著有《播州民族文化研究》《播州土司史》等。

【编辑:胡寒笑】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东西问丨王晓梅:马来西亚华语特有词语有何种文化意涵?

哈尔滨、牡丹江、伊春、黑河、大兴安岭等地文旅推介官相继登台推介,邀请广东游客到黑龙江开展森林康养、休闲避暑、边境观光等特色旅游体验。

【理响中国·铿锵有理|党校公开课】擘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新蓝图

六百年前,郑和下西洋四次到访非洲,将东非纳入海上丝绸之路的贸易网络,促进了亚非之间文明的交流。六百年后的当下,延续中非往来的悠久历史,“一带一路”为中非关系发展按下加速键,驶入快车道。谈到如何看待中非合作伙伴关系时,一名受访者表示,“如今谈论玫瑰时,不再更多谈论非洲玫瑰出口到欧洲,而是更多谈论中国市场”。的确,曾经肯尼亚鲜花主要出口欧洲,受欧洲经济形势影响大。如今,在“一带一路”和中非合作论坛的框架下,中非农食产品贸易往来频繁,肯尼亚出口至中国的鲜花逐年递增,中国对花卉的需求使肯尼亚花卉市场更加充满韧劲。

微视频|高质量发展的新春答卷

4月12日电 据东风公司纪委、湖北省咸宁市纪委监委消息,东风公司中国东风汽车工业进出口有限公司监事潘家年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东风公司纪委和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海南省气象台:预计“摩羯”造成的影响将超“威马逊”

“一方面乡村旅游对季节性的依赖性很强,另一方面我们的赛事承载力有限,难以承接更大规模的运动赛事。”合村乡相关负责人坦言,若不能及时在众多乡村中脱颖而出,则很可能“起个大早,赶个晚集”。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